首页

风情艳主张静

时间:2025-05-23 11:49:08 作者:谌贻琴出席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式并致辞 浏览量:63110

  2014年7月17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巴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与会各国领导人共同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开启了中拉整体合作的全新篇章。10年来,中拉各领域友好合作蓬勃发展,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为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厄瓜多尔前副外长拉雷亚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我赞赏中方推动符合拉美需求、有明确规则、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计划。”

  拉雷亚称,2022年底,第十五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成功举办,会议突出了5个拉美与中国务实合作的主要领域,包括继续深化互联互通,大力发展创新合作,持续推动绿色转型,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等。拉雷亚认为,持续深化中拉互联互通,在创新、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有助于维护多边主义、推动经济复苏。

  中国和厄瓜多尔是全面战略伙伴。建交40多年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传统友谊深入人心。中国是厄瓜多尔第二大贸易伙伴,厄瓜多尔是中国在拉美第八大贸易伙伴。

  2018年,中厄两国政府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2019年,厄瓜多尔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国家。拉雷亚表示,中厄共建“一带一路”六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石油、矿业等战略领域开发,以及医院、住房、学校等民生工程建设。这些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本土化用工,每年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给厄瓜多尔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3年5月11日,中国和厄瓜多尔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厄瓜多尔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2024年5月正式生效。厄瓜多尔成为继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之后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四个自贸伙伴。中厄双方逐步对90%的税目相互取消关税。中国主要进口对虾、香蕉、鲜花、可可、咖啡等厄瓜多尔的农产品。中国汽车、家电则在厄瓜多尔很受欢迎。

  拉雷亚表示,协定的生效是厄瓜多尔经济史上和外交政策的里程碑,有助于厄瓜多尔就业和贸易的增长,推动厄瓜多尔经济多元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早在贸易协定生效之前,厄瓜多尔就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外贸关系。2023年,厄瓜多尔对华出口额就达到77亿美元。未来,协定还将打开火龙果、菠萝、芒果、蓝莓、藜麦等非传统产品的对华出口大门。”拉雷亚预测,协定还将推动新的投融资朝着电子商务、采矿、电信、绿色能源和基础设施等战略方向发展。“厄中自贸协定的生效是两国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也是向国际社会传递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愿景的重要信息。”

  拉雷亚曾担任厄瓜多尔驻华大使,他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亲身感受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拉雷亚称,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正在转向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的科技创新将对全球产生不可置疑的催化作用。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数字金融服务和电动汽车等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我相信中国还将为全球绿色转型发挥实质性作用。”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银团贷款业务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第三,持续深化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决定》要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是吸引集聚国内外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平台。

中国民营企业创新启示录:别无选择

关于联合监督执法工作机制,《意见》提到,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地方各级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医疗保障、中医药等行政部门要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加强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调查、法律适用等方面协调配合,建立健全行刑双向衔接机制。

福建地区空域实施优化调整 M503航线优化运行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发布兼职信息,称去指定地点取送信封、包裹,就能拿到动辄十几万韩元的高昂“跑腿费”。看似无害的“信封”、“包裹”实则大有玄机,里面装的极有可能是涉诈赃款,当事人以为自己只是按雇主要求送了一次“快递”,但实际参与到电信诈骗的赃款转移环节,属违法犯罪行为,将被立案调查,受到法律制裁。

魏浩:提高要素跨境流动便利化

2023年9月6日,为促进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交流与合作,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在香港中联办教科部、香港教育局、四川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立。在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帮助下,香港港专学院等7所香港院校的学生到四川交流学习。而部分四川院校的学生在香港实习后,还获得了留在香港工作的机会。

有记者提问:3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发布所谓调查报道,称英国超市售卖的多种番茄酱可能含有来自中国新疆的番茄原料,这些番茄可能是“强迫劳动”的产物。BBC还发布了一段所谓揭秘新疆番茄涉及“强迫劳动”的视频,呼吁西方国家停止使用新疆番茄原料或成品。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